人才培养
质量工程专栏
课程建设
当前位置: 首页 >> 课程建设

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课程评估工作总结

发布者: 成都医学院教务处   发布时间:2010年11月29日  浏览量:

本学期课程评估按计划,经各院系进行初评和申报,学校教务处组织督导专家集体评审,课程评估工作已圆满结束,现将评估结果工作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本学期是学校开展三年一轮的课程评估的第四个学期,各院系对课程评估工作的认识和重视程度逐步提高,积极进行预评估,并按要求提供相应的支撑材料,使得本次课程评估效果很好达到了预期目标。课程评估工作已进行了2/3,大部分课程在前期已经评审结束,各院系待评课程不多,本次共申请课程18门,其中:

基础医学院2门;

人文信息管理学院2门;

检验医学院2门;

护理学院1门;

生物医学系2门;

公共卫生系2门;

心理学系4门;

附属医院3门。

经过督导专家认真细致的评审,本次共评出优秀课程2门,占11.11%;合格课程14门,占77.77%;不合格课程2门,占11.11%

二、课程评估体会及成效

学校开展课程评估是为了加强我校课程建设力度,提高课程建设质量,规范教学基本要素,其本意与本科教学评估的目的是一致的,即达到“以评促建,评建结合”的目的,是为了掌握我校课程建设的真实情况,便于今后学校在课程建设中,更明确建设重点,又了解课程建设的难点,有针对性地加大对课程建设在人力,物力上的投入力度,因此,从多次的课程评估中,各院()都归纳提炼了很好的经验。

1.增强了课程建设意识。

经过近两年的课程评估,各院系对开展课程评估工作有了较深刻的认识,意识到学科是专业建设的龙头,课程是专业建设的基础,建特色专业必须要有一流的课程作为支撑,因此,大部分院系领导重视课程建设,能亲自参与本部门课程评估工作,并制定每年拟评课程、待评课程的具体参评课程计划。在具体申报工作过程中,要求教研室主任和课程负责人能认真对拟评课程进行认真自评,提供详实的支撑材料。

2.加大了课程建设力度。

各院系加大了课程建设力度,绝大多数课程在高级职称教师和研究生的引进上严格控制,尽可能要求高级职称教师进课堂,本次评估课程中有10门课程(占55.6%)的高级职称专职教师坚持上课,教师队伍的整体结构有很大提高,大部分课程的教师培训有规划,一些院系对教师的教学研究,教材编写和教学成果上要求明确,对参与教学的教师培训工作做得比较扎实,并富有成效。

3.达到了以评促建目的。

本次评估课程中9门(50%)课程有获校级及以上奖励的优秀教师或者教学进步奖;9门(50%)课程的主讲教师近三年内有编写规划教材,在研课题或研究成果,教改论文有5门(27.8%)课程达到指标要求教学资料(教学大纲教学计划等)比较完整科学;教案内容进一步规范;能合理使用多媒体电教手段提高课堂教学质量;18门参评课程均按规定选用国家规划教材或正式出版教材;有7门课程进行了课程教学网站的建设,网络资源比较丰富,能够满足教学需要;大部分课程试卷的命题符合教学大纲要求,学生考试成绩基本呈正态分布,阅卷程序比较规范、科学;除附属医院参评的3门课程部门自评为合格以外,其他院(系)对参评课程的院系评价项在良好以上;全部参评课程的学生评教项综合评价在良好以上。

三、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们进行了四个学期的课程评估,课程整体建设质量有所提高,但是,我们从中也看到了诸多问题与不足:

1.课程整体质量不高。

尽管每次参评课程绝大多数为合格,也有一定数量的优秀课程,但综观其学校课程总体质量还有待进一步提高,除优秀课程外,评估在80分以下的课程,都还有很大的建设空间,与教学质量工程要求还有一定距离,主要表现在:

师资队伍方面  职称结构上高职称比例仍显不足,少数课程为提高分值,将其它课程的高职称教师列入本课程中,而无高职称教师参与本课程教学的相应支撑材料,不能有力的说明该课程主讲教师为高职称教师。参评课程教师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梯队上有待增强,中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还有待加强。

教学研究方面  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明显不足,大多数教师重科研,轻教学,参与教学研究的积极性不高,将取得的教学成果应用于提高教学质量的较少,有的课程提供的教学成果和立项课题与参评课程关联性不强;有3门课程未提供教研成果任何材料,有4门课程未见教改论文材料,有的课程提供的论文是科研论文而非教改论文。

2. 支撑材料偶有不实。

在评估过程中对支撑材料的审查发现,有极少数课程提交的教学大纲不够规范,如大纲简单,无具体内容,未体现掌握熟悉了解三级内容;教学大纲与授课计划学时不完全吻合;教案不完整现象比较突出,有的课程没有提供所有主讲老师的最近一轮教案;有的教案仍存在缺项或填写不规范,有的教案是课件的翻版等现象;部分课程教研活动缺乏总体规划,课程针对性不强;有的课程的教学资料有临时补充的痕迹;有的课程试卷阅卷程序不规范,没有标明得失分点,签名不统一,用字母代替签名;个别课程对考试结果的总结太简单,考试总结有雷同现象。总体上看,所提供的支撑材料让评委感觉不实,有临时补充和拼凑的现象,说明在课程建设过程中存在不细致,过程管理不严格的问题。

3.管理制度执行不严。

学校对课程建设的各项指标有明确的要求,而各课程在建设的执行上做得不够好,如,要求课程负责人听课指导,主讲教师之间相互听课,集体备课次数,教学资料的归档建档,教学活动有规划,教学态度和课堂管理,网络教学资源利用等方面都有要求,而实际执行上大打折扣,没有严格按照评估指标要求执行。

四、改进措施及工作要求

1.加大课程建设重视程度。

课程评估工作重在加强课程自身的内涵建设和综合质量的提高,注重教师梯队建设,提高团队素质,加强教学研究,重视教学研究和教学素材的总结,努力提高教学团队整体质量。特别是要求要将教学过程中所提炼成功经验应用到实际教学中去,建设过程中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要按程序寻求上级领导及相关部门的支持和帮助,以真正达到以评促建的目的

2.明确课程建设责任人。

课程建设工作要有规划,做到具体工作有人抓有人管,各教研室一定要指定课程建设负责人,明确其工作职责,建设目标,具体工作落实到人头,使课程建设各个环节规范化,制度化,如课程网站建设的及时更新,教研活动的开展的组织实施,集体备课的重点难点等。学校要对课程建设做到有人管理,有硬件支撑,有一定的经费投入。

3. 加强已评课程的追踪管理。

目前,各院系已评估课程已达2/3,课程评估接近尾声,一些院系在对前几次评估的课程作了很细致的统计,人文信息管理学院对得分失分的各项指标作了很详细的分析,对已评课程的后续管理和建设提出了明确的建设目标,各院系也要针对评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计划,有针对性的进行整改,要有更高的建设要求,要针对已评课程得分情况进行有计划有重点的建设。根据课程评估指标随机不定期对已评课程进行抽查,特别是优秀课程,要重点培育,为提升为精品课程创造条件。

4.加强课堂教学管理。

教师要坚持教书育人,履行课堂教学管理的职能,对不利于教学的行为要予以坚决制止和教育,净化教学环境,提高教学质量作为自身不可推卸的责任。

五、结果公布

 

序号

 

课 程 名 称

得分

等级

1

基础医学院

医学寄生虫学

91.1

优秀

2

人文信息管理学院

电工学

90.1

优秀

3

护理学院

护理学导论

85.1

合格

4

生物医学系

细胞生物学实验技术

81.9

合格

5

人文信息管理学院

概率统计学

80.2

合格

6

基础医学院

实验动物学

80.1

合格

7

公共卫生系

毒理学基础

78.0

合格

8

心理学系

变态心理学

77.9

合格

9

检验医学院

血型血清学

77.0

合格

10

生物医学系

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

76.1

合格

11

检验医学院

免疫血液学

76.0

合格

12

心理学系

心理咨询与治疗概论

75.5

合格

13

公共卫生系

流行病学

75.4

合格

14

附院

医学辐射防护学

74.0

合格

15

心理学系

心理学研究方法

72.5

合格

16

心理学系

心理诊断学

71.3

合格

17

附院

口腔科学

59.1

不合格

18

附院

X线摄影学

59.0

不合格

 

 

                          成都医学院教务处

                                                 二○一○年十一月二十九日

上一条:关于2011年度校级精品课程申报工作的通知
下一条:成都医学院课程评估管理办法

成都医学院教务处   地址:成都市新都区新都大道783号成都医学院行政楼二楼

电话:028-62739109 邮编:610500

微信扫一扫随时随地了解教学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