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质量
质量工程专栏
质量工程
当前位置: 首页 >> 质量工程

成都医学院教学团队简介

发布者: 成都医学院教务处   发布时间:2013年06月28日  浏览量:

《医学机能实验学》教学团队简介

医学机能实验学教学团队是一支由生理学、病理生理学和机能实验学等基础医学学科专业人才组成的跨学科的教学团队,它以医学机能实验学课程为平台,在近十年的教学改革与实践中逐步发展壮大。本团队有专职教师7人,有四川省教学名师1人,具有硕士以上学历教师6人,占86%。其中高级职称3人,占教师比例的43%;中级职称4人,占教师比例的57%;团队现有2名教师在职攻读博士学位,1名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

从1998年起,我们就开展实验教学的改革与研究,承担的子课题是《机能学实验室的建立与规范化管理》。1998年5月我们组建了以生理、药理和病理生理的实验教学资源为基础,人、财、物完全独立的、校系(院)两级管理的机能实验室及其教学团队,2000年开设“医学机能实验学”课程。

此后,我们提出了要把医学机能实验学课程建设成为省内一流的具有示范性的课程的明确的发展目标,为此,我们打破原有学科间的壁垒,优化教学内容,删减传统验证性实验,增加跨学科综合实验,从课程体系、教学方式、教学内容、实验方法和技术手段,以及教学管理等方面进行全面而系统的改革,逐渐形成了一门独立的、创新的机能实验学特色课程。2006年机能实验学课程被评为四川省精品课程。

2009年我们率先在四川省推行医学实验教学学分制(试点),机能实验学以课程改革为依托,根据人才培养目标要求,以学分作为衡量学生课程学习的指标,在课程设计中,以小班教学为基础,开展基础性、设计性、综合性和创新性实验,针对不同层次的实验教学要求,采用不同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动手能力与创新精神,形成了分类和分层的实验教学方法体系。

医学机能实验学教学团队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以教学改革为动力,在教学质量工程建设中取得了比较好的成绩。

2005年《建立新的实验教学管理体系》获得四川省教学成果二等奖, 2008年《深化实验教学改革,培养医学创新人才》获四川省教学成果二等奖,2012年获成都医学院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发表教改论文37篇。2007年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获得四川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项目,2011年为学校争取获得中央与地方共同建设经费900余万元;2012年申报四川省教育质量工程项目,获得国家经费76万元。2013年成为国家十二五规划教材《医学机能实验学》的主编单位,由科学出版社出版。

机能实验学教学团队通过建立大学生创新实验教学平台,实施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提升计划,指导学生发表论文90余篇,申报专利30项,实验设计300余篇,使大学生创新素质培养得到极大的提高。2010年 在全国首届大学生基础医学创新实验大赛上获得三等奖1项和优秀奖3项。2011年在全国大学生挑战杯上获得三等奖一项,在四川省大学生挑战杯上获得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优秀奖7项。2012在全国第二届大学生基础医学创新实验大赛上获得三等奖1项和优秀奖4项,优秀组织奖1项。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学团队简介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学团队,建立于2007年,于2011年被成都医学院评为第一批优秀教学团队,《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是校级精品课程。经过近几年的建设和发展,现有专任教师8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3人、讲师3人,拥有博士学位5人,平均年龄不足38岁,是一支学历层次较高、职称结构较合理、爱岗敬业、开拓进取、富有朝气的教学团队,教学、科研成绩较突出,现有2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有2人被评选为“第九批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

教学团队带头人张俊教授热爱教学工作,教学经验丰富,注重传、帮、带,一批精于教书、勤于育人的青年教师正在茁壮成长。该团队在教学中既重教书,更重育人,始终将育人作为首要任务,特别注重大学生责任意识、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受到学生普遍好评。教学团队注重教学管理,坚持集体备课和听、评课制度,教师教学水平得到普遍提高;教学团队注重教学改革,广泛采用现代教学手段和问题教学法等教学方法,教学效果良好;教学团队注重教学研讨,科研氛围浓厚,主持近20项教学、科研课题,成果丰富。从2008年至今,获得四川省人民政府教育教学成果三等奖1项、成都医学院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三等奖2项;获得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三等奖1项,四川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成果三等奖1项。有2名教师分别被评为成都医学院“优秀教师”和“教学名师”, 有2人被四川省委宣传部、省教育厅评为“四川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先进工作者”、“思想政治教育先进个人”。

《临床免疫学》教学团队简介

临床免疫学教学团队隶属检验医学院,承担的主要课程是《临床检验免疫学》,为医学检验专业的五大主干课程之一。我们团队由沈富兵、邓念华和代敏3位教师组成,其中,2位为博士和副教授,1位是讲师,在读博士。我们承担了医学检验专业本科班、医学检验专业输血方向和临床生化方向以及医学检验技术专科班的临床免疫学课程教学,人均学时180.77,学生评价评教达88.55。

本教学团队注重实验教学,为保障培养出合格的具有良好操作技能的实用型高级检验技术人才,在免疫学基本技术的训练上,我们不遗余力,投入了大量的心血,申请购置高级免疫学教学仪器如进口的酶标仪、洗板机,荧光、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全自动生化免疫分析仪,购买细胞培养全套设备并构建了细胞免疫检测分析室;设置新型免疫学教学实验,编排实验讲义,等等。经过近几年的建设和发展,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不断改进、完善,实验教学更是有了飞跃,实验技术、实验内容更新换代,基本跟上了现代临床免疫检验的技术水平。

我们团队在本课程教学的基础上,开展了以临床免疫学为中心的科研探索,申请课题,撰写论文,引进外援(鸵鸟计划),组建了检验医学院的临床免疫学科研平台,并确立了未来临床检验免疫学的研究方向。我们团队3位成员中2位为成都医学院首届硕士生导师。

近3年,我们团队精诚合作,互勉互励,通过抓课堂教学授课质量,通过抓实验课完成质量,通过抓“论文式实验报告”的撰写,通过开放性实验,学生们对于免疫学检验技术与技能有了深刻的认识和领会,而同时,对授课老师也有了深刻的印象,赞誉不断。当然,也有了许多硬指标:教学科研课题3项,科研课题6项,教学论文3篇,科研论文16篇,其中,SCI收录3篇,核心期刊12篇。出版专著1部,参编3部。

除了“临床检验免疫学”课程外,本教研室尚开设了“临床治疗药物监测技术”课程,我们团队依然给予兢兢业业地出色完成。这是一门新开设的课程,我们从编写教材、编写大纲、设置实验教学到教学实施,逐步完善,并且已经开到了全校,成为药学和临床医学专业有价值的课程补充。

另外,我们积极申报了“食品营养与检测”专科和“食品质量与安全”本科新专业,并由我们教研室组织教学方案的实施与管理。目前,已招收2012级47名专科生,2013级本科生已进入招收程序。

《药用植物学》教学团队简介

一、基本情况

成都医学院药学院药用植物学教学团队,原为第三军医大学成都军医学院药学教研室重要组成部分。现在的成都医学院药学院生药学教研室药用植物学教学团队主要承担药学专业本、专科教学、药物制剂专业本科及高等教育药学专业自学本科的全部课堂理论教学和实验课程教学。

药用植物学教学团队目前专职教师平均年龄38.3岁。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2人,均具有博士学位。团队拥有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1人,成都市科技评估技术中心技术专家1人,《成都医学院学报》编委1人,四川省药用植物资源保护与利用专业委员会委员1人,成都医学院优秀教师2人,硕士研究生导师2人。目前,师资队伍年龄、职称、学历、学缘结构合理,队伍稳定,形成了良好的教学学术梯队和可持续发展势头。

教学团队带头人李羿教授治学严谨、具有较深的学术造诣和丰富的实践教学经验;具有团结、协作精神和较好的组织管理能力;重视团队建设,关注本专业师资队伍建设,鼓励年轻教师参与教研、科研课题,致力于药学专业教育实践及改革。

二、团队主要成绩

在教学改革方面,药用植物学教学团队始终以“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对药用植物学课程体系改革进行了长期探索,形成了以模块式教学为主的实验教学方法,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科研能力。近三年时间,共指导21人完成实验研究及毕业论文,其中4篇论文获优秀毕业论文称号。指导学生22人次进行创新设计性实验。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设计方案、实施实验、分析结果、撰写综述与论文等一系列训练,科研能力和科研素养得到了锻炼与提高。团队主持主持四川省教育厅教学改革项目“对现有药学实验传统教学模式的思考与改革”的子项目2项。团队成员也积极申报校级教改项目,立项项目有“药用植物学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和 “探索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的途经及实践”等。发表教改论文7篇,其中核心期刊论文2篇;参编教材4部。

在科学研究方面,团队教师积极申请各级各类科研课题,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通过积极开展科研工作,极大地提高了团队整体学术水平,培养了青年教师基本的科研素质;团队也按照校、院两级科研课题管理的制度,监督在研课题顺利完成,促进新课题的申报与申请。近三年,团队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省部级科研项目5项,校级科研项目3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1项;发表核心统计源论文21篇。

三、团队目标定位

一个以教学为中心、兼备科研、人才培养的药用植物学教学团队已基本成型,教学团队在课程建设教学体系、师资队伍建设、教学资源配备、人才培养方案、教学管理与考核、产学研结合、校企合作、学生科技活动等方面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优势和特色。今后,还需继续丰富实验教学内容,提高科研水平,凝炼学科方向,加强团队合作,通过3~5年的努力,将药用植物学教学团队打照成能高质量完成教学任务、并能持续开展科研教改研究、不断进步的优秀教学团队。

《药物化学》校级优秀教学团队简介

一、 历史沿革

成都医学院药学院药物化学教学团队,原为第三军医大学成都军医学院药学教研室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承担药学、药物制剂专业本科,药学专科及高等教育药学专业自学本科的《药物化学》、《天然药物化学》理论教学和实验课程教学。

自2005年开始,本着整合资源、分块操作和一体化模式教学的原则,教学团队分步骤对药物化学课程体系进行了改革,将原来按学科设置的实验课程整合为 “药学综合性与设计性实验实验”模块中,独立设置课程,适当减少了验证性实验,增加了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着重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药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随着实验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对教学团队的人员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药学院对团队人员结构重新进行了调整,增加了高学历、高职称有较强科研能力的中青年教师;并鼓励中青年教师积极申请各级科研课题,加强与制药企业的横向合作,提高科研水平,及时了解制药行业发展现状,以适应药物化学实验教学中对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课程的全面指导和新课程的顺利开展。

药学院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为药物化学实验教学配备了较为先进的教学、科研实验仪器,学生实验条件可满足课程改革后的实验教学要求。2008年3月药学专业获得四川省高校本科特色专业重点建设项目,《药物化学》获校级精品课程,使团队建设获得了更好的发展机遇,药物化学实验课程模块式教学作为药学专业的一个重要特色获得重点加强建设,实验教学条件得到了进一步完善。

二、 人员构成

教学团队带头人治学严谨、具有较深的学术造诣和丰富的实践教学经验;具有团结、协作精神和较好的组织、管理、领导能力;重视团队建设,关注本学科师资队伍建设,鼓励年轻教师参与教研、科研课题,培养出了一支优秀的教学和科研教学团队。团队成员长期致力于药学专业教育实践及改革,取得了丰富的教学改革及科学研究成果。

团队现有有专职教师7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3人(高级职称占66.6%),讲师3人。硕士生导师1人,博士学位教师5人。团队年龄结构、知识结构合理。

三、建设成果

通过近10年来的努力工作,团队取得了较好工作成果。成员各尽其责,通力合作,团结进取,职称、学历结构合理,形成了一支教学能力强、科研学术水平较高勤奋敬业的教学团队。

在教学改革方面,中心始终以“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对药物化学课程体系改革进行了长期探索,形成了以模块式教学为主的实验教学方法,重点增强学生综合应用药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经过三年来对新课程体系的教学实践,学生反应良好,实验动手能力及设计能力均有较明显的提高,对于药学专业的整体性认识有所提高;团队也在对综合性、设计性试验的开设项目对学生就业能力的提高正在进行进一步研究。

团队教师积极申请或参加各级教改课题。兼职实验指导教师在实验教学中,不断总结经验,先后发表教学研究论文近二十篇。团队带头人主持了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论与发展研究项目“药学专业一体化实验教学模式的建立”,教学改革研究水平有了较大突破;同时也主持四川省 “对现有药学实验传统教学模式的思考与改革”教研项目。团队成员也积极申报校级教改项目,立项项目有“对现有药学实验传统教学模式的改革与思考”和“药学专业实验课程教学体系改革研究”, “《药物化学》课程题库建设”等。

团队在保证完成正常教学任务及教革项目的同时,积极申请国家级省部级以及校级科研项目,近年来成功立项立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省部级科研课题4项,参研两项国家“十一五”重大新药创制”专项课题及多项各类科研课题。通过积极开展科研工作,极大地提高了团队整体学术水平,培养了青年教师基本的科研素质;团队也按照校、院两级科研课题管理的制度,监督在研课题顺利完成,促进新课题的申报与申请。

四、目标定位

随着国家药学教育改革的深入,团队人员已配备完成,遵循学校各项教学规章制度,一个以教学为中心、兼备科研、人才培养的教学团队已基本成型,团队在课程建设教学体系、师资队伍建设、教学资源配备、人才培养方案、教学管理与考核、产学研结合、校企合作、学生科技活动等方面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优势和特色。今后,还需继续丰富实验教学内容,提高科研水平,增强团队合作,通过3-5年的努力,将药物化教学团队建设成具有较强自主能力、高质量完成本科教学任务、并能持续开展科研教改研究、不断进步的优秀教学团队。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团队是一支学历层次较高、职称结构合理、爱岗敬业、开拓进取、富有朝气的团队。教学团队现有教师7人,教授1人,副教授2人,讲师4人;全部取得硕士以上学位,其中博士1人;成员年龄均为30-40岁,其中35-40岁4人,30-35岁3人。

教学团队由一批精于教书、勤于育人的青年教师组成,教师在教学中既重教书,更重育人,特别注重学生责任意识、创新意识的培养,受到学生普遍好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是学校首批建设的校级精品课程,在课程评估中被评为优秀。教学团队所在的德育与法学教研室获得“四川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先进集体”和学校“先进教学集体”。近三年来,团队1篇教研论文获得教育部组织的全国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研究百题征文二等奖;1项教研成果获得四川省高校青年德育工作者协会优秀成果二等奖;2项教研成果分别获得四川省高教学会高等教育学科成果二等奖和三等奖。教学团队近三年主持省厅级教改项目2项,学校教改项目 2项,发表教改论文12篇,其中核心期刊7篇,编著教材1部。

教学团队科研成绩突出,团队目前主持国家社科基金1项,教育部社科项目2项,省厅级项目10项,校级项目3项。近三年发表科研论文共计20篇,其中核心期刊11篇,出版专著1部。

《外科手术学》教学团队简介

外科手术学教研室的基本情况和教学改革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从上世纪80年代起学院为军队基层医院培养了许多优秀医学人才。手术学基础作为战伤救护的主要手段始终受到学院的重视,在当时的教学中特别强调了“稳、准、快”,把学生掌握手术基本技术作为课程中心工作来抓,为手术学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进入90年代后大力改革手术学教学,发表了许多较有影响的论文,1990年手术学教学改革获得了军队优秀教学成果二奖。

第二阶段 从2000年起针对外科手术学和外科学两门课的课程重点、授课方式大不相同,将外科手术学从外科学中剥离出来,成立教研室,单独行课,抽调附属医院外科系统中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老师做为主讲教师,担任授课和实验带教。另外,将临床医学专业手术课学时由40学时增加至50学时。2003年上述教学改革和做法再次获军队优秀教学成果二奖。

第三阶段 2004年学院整体移交四川省办学后, 在教学中奉行“突出应用能力,打牢实践基础,规范操作技能,培养科学精神”的理念,结合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对手术学教学内容进行系统设计并针对其教学特点制定了 “严格、规范、熟练、准确、细致”的教学目标,用“以量求质”的方法实施,将手术基本操作制定出量化指标,学生按达标的方式进行练习,同时改革考试方法加大操作考试的比重,实行“多站式、多元化、一对一”的考试。上述方法实施后,据5所三甲实习医院反馈、数据分析、问卷调查均反映效果明显。受到实习医院和毕业后用人单位的好评。

学术带头人、教研室主任赖雁、教授, 医学硕士,硕士生导师,四川省“教学名师”。四川省精品课程《外科手术学基础》主持人。四川省临床医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主持人。以排名第一获得2003年军队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2009年四川省教学成果三等奖1项,2007年成都医学院教学成果一等奖、三等奖各1项。《医药与保健》杂志副主编。《中华临床医师杂志》、《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特邀审稿专家。

目前教研室有教学人员7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2人,占30%;具有硕士以上学位4人,占36%;硕士生导师2人;年龄在35岁以下教师3名。教师中有学校教学“名师”1名,省级教学名师1名。

近5年教研室共获得各级各类教学成果奖6项,其中《临床医学生临床操作训练和考核体系的构建与实践》2009年获四川省教学成果三等奖。主持国家、省、学校教改课题12项,主持省级精品课《外科手术学基础》,发表教学论文30余篇。主编、副主编、参编规划教材5部,主编实验教材4部。完成卫生部招标视听课题《外科手术常用器械及使用》1部,已由人卫出版社出版发行,在第二届全国教育影视优秀作品大赛中荣获一等(2011.10)。编导《动物手术》录像1部。

2012年10月赖雁教授主持申报的《医学本科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系统化研究》和《多途径、多手段促进医学生临床技能的提高及效果评价》获成都医学院教学成果特等奖和教学成果二等奖。

教研室近五年来主持、主研各类科研基金课题4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两项;发表科研论文10余篇;获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医疗成果三等奖1项。获实用新型专利3项。

教研室积极承担高校对社会服务的职能,面向全省医疗机构开放,先后为成都军区总医院、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第二人民医院、核工业部416医院、绵阳市人民医院、绵阳404医院的住院医师进行了“三基”和执业医师临床技能操作培训,培训量达22000人时数。

教研室积极开展公益活动,在2008年5.12大地震第二天就组织了我校学生抗震救灾医疗救护培训,并曾参与到都江堰市和成都军区总医院的伤员救治受到教育厅领导的表扬。针对国内心肺急救技能普及率不高的情况,近年来先后为本校、四川师范大学、西南石油大学、阿坝州映秀镇七一中学和天回镇小学的教师进行心肺复苏、急救知识的表演和培训,受益人数达千人次。

教研室多次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竞赛活动,2012年由中心领衔并训练的参赛团队获第三届全国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西南西北分区赛一等奖和北京总决赛一等奖,实现了成都医学院大学生竞赛中历史性的突破,在四川省属高校中也是不多见的,为此四川省教育系统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简报第137期对临床医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先进事迹进行了报道;中国教育报、教育导报、成都电视台、四川教育电视台、中国网、搜狐网等媒体都对这一事件进行了报道。成都医学院党委和成都医学院授予“特别讲奉献教学团队”。

在2013年4月13-14日结束的第四届全国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西南西北分区赛再次蝉联一等奖。获得了参加5月在长沙举行的全国总决赛的资格。

在5月19日刚结束第四届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总决赛中,在与全国42所高校的168名选手的激烈竞争后,夺得二等奖。

《医学生物学》教学团队简介

医学生物学教学团队其支撑为生物医学系的细胞生物学和遗传学教研室,是生物技术专业的专业课程三大支撑教研室之一。该团队师资力量雄厚,目前由8位教师组成,其中教授3名,占43%,分别为潘克俭、王兰、李亚教授;副教授3人;讲师2人。2010年潘克俭教授被评为校级教学名师,杨雨晗老师被评为校级优秀教师,何浪老师被评为校级教学进步奖获得者。该团队学历高,8位教师中博士研究生5名,占63%;硕士研究生3名(含在读博士1人),占37%。师资队伍的年龄结构合理,在8名教学人员中,35岁以下教师有5人,36-45岁的教师3人。承担有3门主干课程:医学生物学、医学细胞生物学、医学遗传学。其中《医学细胞生物学》为省级精品课程,《医学遗传学》为校级精品课程。我校在各个发展阶段都开设了《医学生物学》课程,作为医学及医学相关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主要讲授细胞生物学和遗传学的基础理论和实践性教学内容,其中细胞生物学部分占60%,遗传学部分占40%。由于细胞生物学发展迅速,在医学教育体系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我校2001年起,为临床医学本科生开设《医学细胞生物学》课程,教学内容无论深度和广度上都大大提高,在长期的细胞生物学教学过程中, 我们强调素质教育, 其教学结构是学教并重,既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又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我校自2003年起,开始开设《医学遗传学》课程,针对专业性质和培养目标的不同,在教学实践中不断优化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力求体现专业特色。目前,临床相关专业《医学遗传学》教学主要围绕遗传病的传递方式→诊断→预防→治疗这一主线展开;而生物技术专业则更加强调学生对遗传病发病机理的认识。为响应教育部实验教学改革的号召,同时也是为了避免三门课程内容上的重复,于2010年将这三门课程进行了整合调整,主要是将三门课的实验课合并单独列为了一门新课--医学生物实验学代替原来的医学生物学,医学细胞生物学升级为医学及相关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医学遗传学升级为专业必选课,使三门课程既是一个整体,又各施其职。该团队还承担有生物技术专业10门专业课程。另外还为全校学生开设了4门公共选修课。教学工作量饱满,人均年授课348学时。该团队教学质量高,科研实力强,学生评教平均达86分。近三年作为副主编或编委参编教材5部,主持各级教改项目11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教学论文5篇,主持各级科研项目9项,其中国家自然基金项目2项(戴小珍、何浪)。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科研论文14篇,其中SCI论文5篇。

《人文护理学》教学团队简介

护理学院人文护理学教研室,是一只具有朝气、蓬勃向上的青年教师团队。目前在编专职教师4名,其中副教授1人、讲师2人、助教1人,硕士4人,其中1名博士在读。主要承担护理学院本/专科层次学生的护理人文相关课程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教学中,以“传授人文知识、提高人文关怀品质”的教育思想为引领,教研室目前开设了《护理心理学》、《交流与沟通学》、《护理伦理学》、《护理美学与护士礼仪》、《康复护理学》、《社区护理学》、《护理研究》、《护理教育学》等与人文教育相关的系列课程。先后作为副主编及编委参编4部教材:《社区护理学》、《护理心理学》、《护理美学与修养》、《护理教育学》。主持和参与3门校级精品课建设。指导学生创新性和综合性实验项目6项。全体教师积极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与探索,将案例教学、情境模拟教学、工作坊、角色扮演等方法运用于教学之中,使课堂教学变得形象、生动、有趣,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对护理专业的热爱。

教研室教学及科学研究方向主要为护理教育、老年护理、社区护理、康复护理。初步形成了以“老年慢性疾病管理相关问题”为研究方向的研究团队。近年主持四川省级课题2项;校级教改及科研课题6项;发表论文30余篇;参与的2项教学改革项目分别获成都医学院教学成果二等奖、三等奖;参与的《药物过敏试验及过敏性休克的抢救》获中国教育技术协会“第二届全国影视优秀作品大赛”二等奖。

护理学院一致注重教师专业素养的培养,教研室先后有4位教师分别在学校青年教师基本功竞赛中获得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的优异成绩。2名教师获得校级优秀教师,2名教师获得校级教学进步奖。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学团队简介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学团队现有7名专任教师,其中博士4人、硕士3人;教授2人,副教授2人,讲师3人,PI和硕士生导师1位,平均年龄39岁,形成了一支职称结构较为合理、团结和富有朝气的较年轻的教学、科研队伍。团队主要承担全校的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等课程的本、专科学生、硕士研究生的理论和实验教学任务,取得优异的教学成果。2006年我教研室被评为校极先进教学集体;2009年和2012生物化学被评为校极优秀课程;2011年分子生物学被评为校极优秀课程。目前,教研室有校级教学名师1人,校极优秀教师2人,校级和院级教学督导专家2人,在国家级、省级和校极教学比赛中获奖9人次。近几年,完成教学改革课题6项;在研教改课题3项,其中一项为四川省教育厅实验教学改革项目。团队近5年教研室已经完成科研课题5项,其中包括四川省教育厅课题和成都医学院课题。并作为导师指导大学生入选第五届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年会论文1项。目前在研课题有7项,其中1项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几年来,教研室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Cell》等刊物上发表论文50余篇。

一、教师简介

1.王玉明,教授,硕士,教研室主任。

毕业于华西医科大学,发表论文40余篇,参编出版教材15部,其中主编2部,副主编2部。多次被评为优秀教师、校级教学名师。现任教研室主任,中国医药数学会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专业委员会常委,成都医学院教学督导专家。

2.杨平,副教授,博士,党支部书记。

毕业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主持省厅级科研、教改课题5项,校极课题4项,发表SCI、CSCD和中文核心期刊论文20余篇,参编国家级教材3部,获省级奖科研成果奖2项,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项。获第二届全国医学院校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二等奖,四川省第一届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二等奖,成都医学院优秀教师,成都医学院优秀共产党员和成都医学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先进个人。

3.田志杰,副教授,硕士。

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院,主要从事糖代谢领域的研究。生物医学系教学督导专家。主持省级、校级教改课题3项。参编国家级教材3部,副主编1部。近年发表论文7篇。

4.林娟,讲师,博士。

毕业于四川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专业。主要从事细胞生物学、生物材料药物缓释等方面的研究。现已发表SCI论文8篇,核心期刊论文6篇,一般科研论文10余篇。

5. 王建东,讲师,博士。

毕业于四川大学。主要从事细胞自噬与神经退行性病变基础研究工作,获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项目1项;四川省科技厅基础研究计划基金项目等各类基金项目资助4项,发表SCI学术论文4篇。

6.邓缅,讲师,硕士。

毕业于四川大学,主要从事蛋白质分离纯化研究,近年发表相关科研论文3篇,参编教材一部。

7.贾旭,教授,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PI。

毕业于复旦大学药学院。主要从事细菌核糖体功能区抗生素新靶点的研究,参与973重大科学研究项目“内源性代谢产物硫化氢与介导心脏生理与病理机制的蛋白质靶分子的相互作用及其机制”,相关成果发表于Cell和PLoS One。

二、部分论文

l        Riboswitch Control of Aminoglycoside Antibiotic Resistance. Cell, doi:10.1016/j.cell.2012.

l        The global transcriptional response of fission yeast to hydrogen sulfide. PLoS One. 2011, 6(12):e28275. doi:10.1371/journal.pone.0028275.

l        Crystal structure of the nosiheptide-resistance methyltransferase of streptomyces actuosus. Biochemistry.2010,49(30):6440-6450

l        Design, synthesis, and interaction study of quinazoline-2(1H)-thione derivatives as novel potential Bcl-xL inhibitors. J Med Chem. 2010, 53(9):3465-3479.

l        HILI Inhibits TGF-b Signaling by Interacting with Hsp90 and Promoting TbR Degradation. PLoS ONE. 7(7):e41973. doi:10.1371/journal.pone.0041973,2012.

l        Potential role of RING finger protein 166 (RNF166), a member of an ubiquitin ligase subfamily, involved in regulation of T cell activation. CEJI, vol. 38, 1,2013.

l        Human t-Complex Protein 11 (TCP11), a Testis-Specific Gene Product, Is a Potential Determinant of the Sperm Morphology. Tohoku J. Exp. Med., 224(2):111-117,2011.

l        BD750, a benzothiazole derivative, inhibits T cell proliferation by JAK3/STAT5 signal pathway. Br J Pharmacol. 168(3): 632-643, 2013.

l        Cloning of unknown partner sequence of the subtilisin-like protease gene of Pythium Carolinianum with panhandle PCR technique. Journal of Guiyang Medical College,30(1):4-9,2005.

l        Full-length cDNA cloning and protein three-dimensional structure modeling of factor VII of rhesus monkey, Macaca mulatta. Blood Cell, Molecular and Disease, 2008, 40(2):237-243.

l        Cloning, sequencing, and analysis of the full-length cDNA of rhesus monkey factor IX. Transplant Pro, 2008, 40(8):2769-2772.

l        Study of the Antifungal Ability of Bacillus subtilis strain PY-1 in vitro and Identification of its Antifungal Substance (Iturin A), Acta Biochimica et Biophysica, 2006, 38(4):233-240.

l        Study on the Designed Self-assembling Peptide as Potential Drug Carrier by Fluorescence Spectra. Spectroscopy and Spectral Analysis, 2009,29(10):2792-2797.

l        Dual Effects of Ginkgo biloba Leaf Extract on Human Red Blood Cells. Basic & Clinical Pharmacology & Toxicology. 2008,104:138-144.

三、参编教材

1、《医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1

2、《医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1

3.《医学生物实验学》    科学出版社      2012

4.《医学分子生物学》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0

5.《医学生物化学》      科学出版社      20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团队简介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团队是一支学历层次较高、职称结构合理、爱岗敬业、开拓进取、富有朝气的团队。教学团队现有教师7人,教授1人,副教授2人,讲师4人;全部取得硕士以上学位,其中博士1人;成员年龄均为30-40岁,其中35-40岁4人,30-35岁3人。

教学团队由一批精于教书、勤于育人的青年教师组成,教师在教学中既重教书,更重育人,特别注重学生责任意识、创新意识的培养,受到学生普遍好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是学校首批建设的校级精品课程,在课程评估中被评为优秀。教学团队所在的德育与法学教研室获得“四川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先进集体”和学校“先进教学集体”。近三年来,团队1篇教研论文获得教育部组织的全国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研究百题征文二等奖;1项教研成果获得四川省高校青年德育工作者协会优秀成果二等奖;2项教研成果分别获得四川省高教学会高等教育学科成果二等奖和三等奖。教学团队近三年主持省厅级教改项目2项,学校教改项目 2项,发表教改论文12篇,其中核心期刊7篇,编著教材1部。

教学团队科研成绩突出,团队目前主持国家社科基金1项,教育部社科项目2项,省厅级项目10项,校级项目3项。近三年发表科研论文共计20篇,其中核心期刊11篇,出版专著1部。

《医学文化概论》优秀教学团队简介

《医学文化概论》教学团队目前共有教师13名,其中教授(研究员)6名,副教授1名,博士(博士后)3人,昝加禄教授为团队带头人。近年来,该教学团队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主持省级和校级教改课题7项,发表教改论文近20篇,出版了国内第一部医学文化领域的教材,在国内医学院校率先开始医学文化课程。并且,该教学团队“积极围绕教学搞科研,以科研促教学”,近年来,主持各级科研课题近20项,出版学术著作6部,获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1项。该教学团队2012年被学校评为优秀教学团队。

上一条:关于公布2014年度“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项目的通知
下一条:关于公布2013年度“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项目的通知

成都医学院教务处   地址:成都市新都区新都大道783号成都医学院行政楼二楼

电话:028-62739109 邮编:610500

微信扫一扫随时随地了解教学信息!